2015年8月25日上午,局小教育集团以学科组为单位,完善语文、数学、艺术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商定学科评价改革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语文组——用文化涵养心灵,用课程提升素养
语文教研组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上午的研讨过程,那就是“biàn”。“一辩”源于案例引发的思考和辩论。会议开始由王瑞芳老师主持,杨丽铭老师从六年级语文“融合课程”案例出发,向全体语文教师展示了融合课程的意义界定、实施目标、具体内容、评价方案等,带领全体语文教师行进行了一场以“剪纸”作为切入点的文化之旅。鲜活的案例犹如一块石子,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老师们激烈的探讨,老师们也提起自己的困惑。
针对老师的提问,杨丽铭老师、王瑞芳老师对“融合课程”的内容界定进行了再次解读,丁轶敏老师、许晓曙校长的参与性互动,让大家的概念更加明晰了。融合课程本身不只是学科的一加一,课程不仅仅是活动,而应该站到上位的课程框架结构去思考,用文化涵养心灵。语文融合课程需要体现学科特性,要实实在在地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目标。“二变”体现在理论辨明后的老师的思考模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的视角和思考模式发生了转变,语文融合课程不应该只是一个个活动的叠加,也不应该只是与学科的浅层融合,而应该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出发,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框架、课程评价融合为一个体系。从整体性的课程角度的高位出发,做课程的创生者、参与者、评价者。热火朝天的讨论过后,各个备课组长在教研组内进行了精彩丰呈的语文融合课程的案例交流,文化涵养的背后是对课程本身的清晰解读,是对学生整体综合素养提升的个性化设计。相信只要语文教研组老师们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会在课程研发的路上越走越好。
数学组——发掘融合的魅力
局小教育集团内的数学、科学、信息老师一起共同研究探讨了数学学科融合课程。首先,由张楼军老师给大家介绍六年级融合课程案例的设计与思考,接着吴小薇主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各备课组进行融合课程的设计,在各备课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目标明确,热烈讨论,献计献策。研讨过程中,科学老师的严谨,信息老师的技术,数学备课组老师的智慧,让大家的思维在不断寻求突破。最后各备课组在教研组层面汇总交流:一年级的“数”,二年级的“小工具大世界”,三年级的“图‘行’天下”,四年级的“统计”,五年级的“多彩的负数”,六年级的“比的世界”。各备课组教师代表的精彩发言,让大家感受到了融合课程的丰富和多元,我们的数学学科也因为融入了科学、信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而变得魅力无限。
英语组——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局小教育集团的全体英语教师齐聚中山行政仓库会议室,开展了“多元立体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主题研讨。研讨包括“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评价”和“英语成绩单评价变革”两大内容。首先大家明确了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评价要遵循突出关键能力、体现年级专题研究成效和凸显年段特色的原则。随后便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个年级制定了符合自己年段教学情况的评价单。而就目前英语成绩单评价存在的不足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社交能力和成长亮点等评价维度,旨在提升学生积极运用英语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相信随着评价方式的不断改进,评价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局小龙娃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地提升。
综合组——艺术课程大融合
局小教育集团所有艺术课程的老师们济济一堂,在六(4)班教室围绕本学期各年级艺术融合课程进行了又一轮智慧火花的碰撞。整个研讨过程中,老师们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产生了一波又一波的脑力激荡。经过一上午的激烈讨论,老师们集思广益,对艺术融合课程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也形成了本学期艺术融合课程基本的内容、课程框架及评价标准。最后由张勇卫主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了指导性的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艺术融合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育理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