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教育集团教师培训活动(四):小学课程综合化的国际经验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7月7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院的杨明全教授为局小教育集团的老师们作了主题为《小学课程综合化:国际经验与实践路径》的讲座。

比对:中国孩子亲历的美国小学教育

教授给大家讲述了他赴美访学期间亲历的故事,用图片、故事等,将美国学校和中国学校进行比较,介绍了美国小学教育的生活化。他说,教育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儿童生活在学校中的自然展开,生活化意味着淡化对学校教育的刻意雕琢,使学生的学校经验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在美国,儿子在学校体验到的是快乐的学校生活,因此在入学的第一天即对学校生活产生向往。

教授说,美国的学校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在儿子就读的小学,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包括游学课程,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从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使学校成为一个吸引孩子们的地方。

另外,他还结合自己访学的实践,介绍了美国学校课堂教学的“去规约化”。在美国的学校里,制度化痕迹相对弱化,教师实行包班制,和学生整天呆在一起,学生每年要重新编班,从而能在校园里结识更多的朋友。自由、趣味,使得学校成为孩子真正向往的乐土。

追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渊源

教授说,受美国教育的启发,小学课程综合化的实施已迫在眉睫。他向老师们介绍了杜威的课程思想,追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渊源。

杨教师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杜威的课程哲学观,他说,从网站等媒介中,他已经了解到局小老师“生命关怀”的理念,这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思想也高度吻合。局小设计开发“成长节律”课程,要考虑如下因素:儿童、知识和社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作业,比如:金工、木工、缝纫、烹饪、纺织等,让学生在综合的课程形态中获得生长。

探寻:小学课程综合化建设的行动路径

杨明全教授还给老师们解读了小学课程综合化建设的政策理论。他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开设综合课程为主”,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开设综合化的课程更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和提升其他素养。

教授还结合目前部分地区开展的课程综合化建设,评析利弊,给局小的“成长节律”课程提了几点建议。他指出,课程的“范围”指的是课程内容所涵盖的领域,也就是课程内容的“宽度”;那么“层次”则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因此,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协调统一:科学与艺术的平衡,知识与技能的平衡,智育与体育的平衡,学术与职业的平衡等。

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局小的“成长节律”课程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局小老师减负起课程改革的时代使命,希望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学校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竞争;课程能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少一份功利,多一份平实。

IMG_4562.JPG

IMG_4577.JPG

IMG_4579.JPG

IMG_4585.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