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三年级语文研究活动:精益求精寻“真金”
发布时间:2014-12-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冬的阳光温热而柔情,在这样的晌午,局小三、四年级语文老师们齐聚三(8)班聆听了由沈花老师执教的《金子》。

《金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沈花老师以文本为载体,以朗读为桥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宗旨,积极主动地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也能不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在教学课文前半部分时,沈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悟人物品质。学生通过“蜂拥而至”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淘金者的数量之多,“一无所获”则能感受到他们失落的心情。在课文中间部分的教学中,沈老师引导孩子们比较彼得·弗雷特和其他淘金者的不同,逐渐从课文中感受到彼得不仅勤劳,而且还是个充满智慧,执着坚持的人。金子是财富的象征,金子是富贵的标志。可以说,谁都想拥有金子,可是,真正的金子又是什么呢?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教学中,沈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探索“真金”。那“真金”不是含金量高的金子,而是成功的秘诀,从彼·弗雷特的身上我们知道:想要获得“金子”,获得财富,需要抓住时机,更要坚持不懈辛勤地付出。

课后,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聚在一起,开展了评课活动。林纪华老师针对本节课做了高位引领,他评价沈花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从文本还是从学生角度来说,都是一堂精彩的好课。林老师还浅谈了一个人的发展所必备的条件:首先是人的本身,其次是在一个情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杨丽铭老师也提出了两点想法:1.可以抓住某些对语言敏感学生的“点”,逐步渗透抓关键词理解、想象的阅读理解方法,带动“面”上学生的提升。2.要充分考虑中段学生的学情,在难点的突破上为学生铺设台阶。

正如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样,在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到契合文本、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找寻“真金”的过程,我们的“金子”就在我们不断的教学研究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