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到5日,2014年江苏省小学科学名师论坛活动在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省的科学教育工作,推动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持久开展,扩大学科影响,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深入研究教学问题。我校科学组徐婉玉老师和李波老师应邀参加本次活动,李波老师执教的《恐龙与化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名师论坛的主要内容有:1.小学科学教学观摩研讨;2.相关观摩课点评及教学研讨;3.科学名师成长途径、条件、引领作用和持续发展问题研讨,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如何向名师学习进步等议题的相关研讨。活动分两大会场同时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共呈现了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14节课堂教学。研讨课的内容覆盖了小学科学低、中、高各年段,其中不少是经典“老”课,如《电磁铁》、《声音的产生》、《简单电路》等,都经过了各地教研团队千锤百炼,早已趋于成熟;但也有如《恐龙与化石》这样难得一见的新鲜课例。
李波老师自主开发的这节课,教学目标设立十分“接地气”:既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有科学探究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还有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完成了科学课“提升探究能力与思维水平,综合发展科学素养”的使命。课堂中凭借一系列经过精心选择与剪辑的微视频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串连起来,许多画面与场景是从众多的恐龙资料与视频中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集中体现了科学家搜集证据,试图还原恐龙的工作状态及科学精神。同时李老师还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观察图片、动手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观看科学家工作方式及对恐龙化石档案进行综合分析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复杂,其实却简单有效的探究活动之后,学生明白了要想知道恐龙原貌,只有掌握大量的事实(化石)作为依据,才有可能进行综合分析与推测还原。而这也是科学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证研究。李老师新颖的设计令听课老师觉得眼前一亮。
常州市科学教研员瞿老师现场点评道,“这节课看似简单、有趣,其实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涵盖了生物的进化史研究方法与思维,也透露出教师本身对恐龙文化的深厚积淀。这不但体现了教师本人的思考价值与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科学课文化与育人价值的思考与实践,给人带来久久的回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