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回访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中山校区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亲临指导。姜明红名师工作室杨丽铭老师在活动中执教,其他室成员全程参与。
活动由卢赟老师执教绘本教学《我们要去捉狗熊》和杨丽铭老师执教《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从内容来看,短小生动,通俗易懂;从结构来看,简短相似,但写作技法又各有千秋;从成语文化来看,言简义丰,历史厚重;从情感色彩来看,寓言多带贬义,而民间传说又多褒扬。
文本的呈现方式决定了阅读方式。杨老师由成语接龙热课,平缓了学生由于上课地点转化而形成的生疏。三则故事通俗易懂,杨老师并不拘泥于读故事、明寓意的浅层次阅读当中,而是把三则故事并列在一起,通过三文联读,比较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感情色彩、故事道理、写作技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在阅读类文本时从不同维度进行比较思维的阅读品质。深入挖掘浅显的故事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品读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意识,在一读、一品、一追、一比的过程中,渐渐把故事读长、读久、读厚、读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整节课,学生积淀丰厚,精当成语源源不断;教师智慧应答,妙语连珠点评连绵不绝。绘本课程的开发,成语文化的采掘,不无映射了“新基础”教育学对于倾听基础、言说基础、朗读基础和思维基础坚固夯实。学生学的是成语,明的是寓意,得的是方法,熏的是文化,生的是智慧。
课后,与会代表团坐圆桌,叶澜教授家常聊天式的评课。叶老说:“语文课,除了语文味、文学味之外,还要有儿童味。除了预设和生成之外,上完课后,还要回响,要关注孩子教会了我们什么。提出要求后,要有回响,倘若提出要求后,不再关注要求,学生也就不再按关注要求。尽量少采用一对一的提问方式,虽然面广,但对孩子来说,还是一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给学生舒畅感、生长感和丰富感……”
叶老的话朴实无华、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