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少年宫的中段数学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是“在温故中再锤炼”,意在借助经典的课例来锤炼教师的基本功,同时提升教师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周四下午第一节课,袁平平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认识周长》一课。早在六、七年前这节课就成为了局小“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首批“精品课”。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特别是在老师们日常养成的有序培养下,学生们的能力也在逐步地提高,袁老师发现之前的某些设计环节在日常教学中都已经被提前落实。于是,基于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对目前学生知识与能力现状的把握,袁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重建。课堂上,袁老师结合丰富的素材使得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好地把握了“周长”概念的内涵。在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的周长探索中,学会了先观察后选择合适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袁老师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制作了动态的PPT动画,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周长”为什么会用长度单位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在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时更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第二节课,中段的数学老师们围绕本节课的展开与推进,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在研讨中大家着眼重建的环节,感受变化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如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关注与提炼;在资源呈现组织学生交流及回应的逻辑处理上还可以更有机些。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研讨中,这节课越嚼越有“味”了!再次的温故,提升的是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再次的锤炼,提升的是教师的各项新基本功;再次的品味,提升的是教师对教育深刻的理解。“新基础教育”研究以不断发展成长的生命性展示着它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