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盆大雨吹走烦闷,天气显得格外清爽。中年段的语文教师相聚在少年宫校区,共探“写人类课型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转化。”林纪华老师来校指导,语文学科主任戚秋月,教研组长杨丽铭全程参加活动。
首先,四年级的沈洁老师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在课堂教学的推进中,沈老师在清晰的版块教学中渗透着本次主题“写人类课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挖掘与转化”的教学重点。她引领学生积累马的成语、拓展同义词、联想同类词,在类结构的构建中帮助学生丰富积累,学会运用;她注重方法指导,紧扣关键词,在文本的空白处增加想象环节,抓住细节指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学生在沈老师的带领下,潜心课文,学得投入,学得扎实。
听完课,老师们又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评课、研讨。沈洁老师先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说课。沈老师聚焦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徐悲鸿受讽”环节,畅谈了自己通过情景创设,带领学生走近徐悲鸿内心世界,感受其愤怒及爱国之心过程中的得与失。而后邵佳丽老师用课堂目标明确、字词教学扎实、品读人物细致几个关键词语评价了沈老师的课。
最后,林纪华老师结合本堂课和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探讨了在写人类课型第一教时中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挖掘及转化的策略。在内容的挖掘方面,他认为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学生、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中高年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达到的理解深度可以作为教学难点的挖掘对象;在内容转化方面,应该遵循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还围绕中年段的字词教学和梳理文章内容与老师分享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林老师切实、真实的指导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把握课标、磨砺内功、不断创新、创造辉煌!”是林纪华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16字箴言,我们将静下心来,立足学情,研读文本,在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追求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从而绽放语文教学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