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秋雨瑟瑟,9月29日下午,语文教研组高年段活动在中山校区开展。此次教研活动主题围绕“写人类课型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挖掘与转化”展开。
首先,李钰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钱学森》一文,在课堂中,李老师首次采用了写人类文章的学习单,在学习单的帮助下,孩子们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前后对比、资料补充等方法进行品读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内心,丰满人物形象。整节课板块清晰,开放有度,同学们踊跃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明晰了写人类课型的学习结构。李钰老师在课堂板块推进的过程中,巧妙引导学生了解倒叙、语言描写、反面衬托等本体性内容,关注了文本的语言形式,通过朗读、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效内化,为学生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接着,高年段老师集聚在一起,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以及研讨。在李钰老师简单的说课以及反思之后,戚秋月主任对本节课中学习单的设计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指出了李老师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期待她更好地把握好朗读能力的生长点,概括能力的提升点,语用能力的发展点。随后五年级的马蕙老师进行了点评,她说到学习单耳目一新,对孩子的自学提升能力很有帮助,并且她对于课堂的一些环节也提出了比较好的建议。丁玉平老师对“名人卡片”的制作提出许多创新的做法。杨丽铭老师也补充到开放的课堂还需要资源的敏锐捕捉,这样才能更集聚提升。最后,姜校长总结到对于这样一组写人类文章,我们还要关注单元总结的对比,不同的人爱国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一样,引导学生在这种对比中更深入地感受人物品质。
短短一下午的课堂研讨互动,在大家争相发言的氛围中,智慧集聚,专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