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在局小二号楼四楼多媒体教室举行“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现场研讨活动,来自厦门、青岛、上海和常州的研究共同体的老师们一起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活动,既丰实了成熟课型,又开拓了新课型,充分展示了局小日常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首先,由三位老师执教研讨课。吴小薇老师对原有的成熟课型《平均数》,依据学生学情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充实与丰富。课堂上,吴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不同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不同背景材料的聚类分析,从中归纳提炼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在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感悟平均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提升了学生对平均数本质内涵的认识。童菽千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的第二课时,是在教研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执教的展示课。创造性地将圆的认识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在认识圆,掌握圆各部分名称及意义,同时对圆与圆之间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课时,则进入对圆内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课堂上,童老师从线段入手,帮助学生经历分类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过程,在层层推进中,让学生对圆内部的一般线段与特殊线段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而在本质上把握了直径的内涵。通过体验、发现、枚举、验证、归纳等思维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杨宏磊老师作为一名“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手,勇于尝试,大胆探究,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学中,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含有字母的算式。并通过自学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乘法算式中进行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改写,最后通过代数式与算式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代数式和算式的区别联系,从而结构化地把握了代数式的本质内涵。
课后,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与共同体的老师们对课堂中师生的精彩表现进行解读与分享,充分肯定了局小数学教研组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所体现的不断开拓与追求的精神。同时,也给三位老师提出了课堂上值得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吴亚萍教授循循善诱的指导激发了现场每一位老师的思考,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了“新基础”不断在发展、不断在生长的动力。在历练中成长,在实践中感悟,局小数学教研组将继续践行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