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20日,苏南五校联盟教育研讨活动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举行,来自五城的联盟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和姜明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共分课堂研讨、省重点课题“符合学科特点的‘过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论证会和校长论坛三个流程。课堂研讨又同时开设语文、数学和体育专场。语文专场分别由镇江中山路小学刘珊珊执教《台湾的蝴蝶谷》、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嵇文佳执教《我有友情要出租》、北京东路小学王晓露执教《水》、吴江盛泽实验小学李憙憙执教《灰椋鸟》、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卢希执教《云雀的心愿》、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刘卉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
课前,姜明红名师工作室各课题组分组就近就坐,然后根据所研究的《教学内容的本体性挖掘研究》、《教学活动展开的逻辑性研究》、《学习任务的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中生生互动的推进性研究》、《语用视野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推进性研究》、《教学目标的发展性研究》诸多子课题和联盟五校的育人特色——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情智教育、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的仁章教育、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生命关怀教育、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乐学教育、苏州市吴江盛泽实验小学的智慧教育,对六节语文课堂的设计进行了猜想,以观是否能突显学校教育主张和风格。
课后,工作室根据观课记录对课堂流程进行了回顾,着眼在教学内容挖掘、活动展开、任务开放、互动推进和智慧应答等基点,采用甄别式和复盘式评价再次对教学效果和专家意见进行了猜测。
不出大家所料,苏大文学院陈国安教授结合《水》的原文解读了教材,提出小说要关注典型环境,典型的人物有典型的命运。小说要用形象说话,不能转头替他说话。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现代文教学方法(一).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二)学生能正确理解需要的基础:(1)学生的生活经验(2)专业性的知识(3)语文经验。语文经验指语文方法、能力。然后结合《给家乡孩子的信》讲了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
“课前猜猜看、课上照照看、课后回头看”是工作室最新提出的研讨方法,“猜”不是揣测和推测,而是一种自我与专家的标榜。有“猜”就有验证,有验证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改进。
此次联盟活动以“学校教育主张和风格”为主题,进一步推动苏南小学教育流派研究,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展示和研讨,提炼苏派课堂的内涵与特征,进而形成学校和而不同的教育个性与气象。
活动第二天,姜明红校长参加了学校教育主张与风格的主题沙龙。沙龙由孙双金校长主持,国家督学成尚荣、《江苏教育》主编张俊平,以及吴江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共同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