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前街小学从2011年下半年起,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第二批项目实验学校,百年局小的信息化研究插上了国际化的“翅膀”,从此展开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数字化创新探索。
2014年4月25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创新项目培训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蒋鸣和教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王荣良教授,中央电教馆张小敏老师,省电教馆高明亚老师,常州市教科研陈佩尧主任,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天宁区教育发展中心张林主任莅临指导,杭州胜蓝小学,苏州昆山二中,上海普陀区武宁小学和局小教育集团的创新项目研究成员和常州市天宁区部分数学教师参与了活动。
聚焦课堂:感受创新魅力
老师们在徐徐的清风中穿过校园,来到现代化的戴尔互联教室,观看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顾雄老师呈现的一节精彩的e学习研究课——《圆的周长》。课堂上,顾老师以一个有趣的比赛导入,学生通过滚圆、绕圆等操作测量感受周长与直径的奇妙联系,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借助电脑逐步接近真实结果,体会估算到精准的重要价值,拓展阅读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学生借助几何画板直观感受到割圆术的魅力,最后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课堂伊始的竞赛问题,整节课首尾呼应,设计精巧,浑然天成,e学习技术的融合促进了直观的教学讲解,又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和互联交流提供有效支撑。王荣良教授深入剖析了本节课精巧的问题整体设计,同时又希望在课堂内容的取舍上,能够弱化对测量误差的指导,来突显本课的核心目标。蒋鸣和教授点评到,本节课很有数学味,重视了转化、估算等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渗透,探究活动设计时,合理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字化体验,体现了创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项目交流:碰撞研究智慧
随后4所项目学校介绍了各自的项目研究经验。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交流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1+X教学”,昆山二中交流了“互联背景下初中数学在线学习学生调查”,局前街小学汇报的是“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课型研究”,上海市武宁路小学则介绍了“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在线学习研究”。每个项目学校的研究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又各具特色,充满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今天的分享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目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放大研究共同体的价值。
专家引领:打开e学习的一扇窗
下午,蒋鸣和教授带来了精彩的《从展示性应用到常规应用——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首先从概念上理清了老师们对微课程的认识,微课程不是微视频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围绕课标核心,高规格的顶层设计之后,课程的数字化浓缩。接着他从可汗学院的实例出发,告诉我们可汗学院不仅仅是在家学习,而同样重视课堂教学。他带来了美国课堂的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架构了微课程重组教学资源的模式,通过视频资源的学习,进阶练习的设计与反馈,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既重视了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借助了数据分析来进行补偿性教学,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让未来的课堂更加个性而自主。蒋教授的讲座中不时穿插着丰富、生动的微视频实例,尤其是现场演示了他制作的demo,更为现场的老师们打开了e学习的一扇窗。蒋教授生动的讲座形式大大拓宽了我们的学习视野。
从上午的创新课堂到下午的精彩讲座,短短一天的培训活动虽落下了帷幕,但世界之窗已被悄然推开,e学习的研究充满探索,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