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常州市“生长性”课堂姜明红名师工作室在觅渡教育集团广化校区举行第14次教研活动。活动由工作室陆丽敏和邹文艳老师分别执教《学棋》第一课时和《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觅渡集团广化校区汤海燕校长全程陪同观、评课。
研修课堂——同主题
《学棋》教学中,陆丽敏老师反弹琵琶,让学生从学习的结果入手,通过结果看行为,对比中思辨出“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截然不同,品悟出“名师未必出高徒”和“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的深度哲理。读文,晓事,明理,学语文,用工具,育人文,是任务,也是使命。
《云雀的心愿》教学,邹文艳老师挥笔而就一幅树干和树冠的简笔画,通过绿树成荫和黄沙飞舞前后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最后不吐不快的心愿纸贴在黑板是树冠上,在学生心灵上深深印下了环保的人文烙痕。又教给了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有中心、有层次、有顺序”的工具和方法。
苦尽甘来——共回味
2014年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经过理论考试、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等七项考核,工作室成员溧阳市实验小学殷岚、常州市潞城小学顾金莲分别斩获一二等奖。未等评课,工作室成员便迫不及待地要求两位赛后感思、传经送宝。两位老师从即兴演讲和写作题目的抽取到快速解题,从整体立意到架设结构,从肢体语言到语音语调都患得患失作了分享;从粉笔字书写的内容到形式,课文朗读的正音到用情,案例分析的正反思辨到核心要点的提炼,都给在场教师“功夫用在平时”的再次启发。
以研促教——有关联
两节课之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环节关联性研究》课题组代表邹文艳从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理出教学环节有效关联性的整体特性和局部特性;从教学内容方面考虑确定核心教学内容要聚魂,寻找教学内容贯穿线索要串绳,辅以教学内容拓展点要储力;从教学操作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需亮化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需活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需美化教学环节。根据课堂观察,列出了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操作观念上不够重视、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操作目的不明确、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操作技能不熟练的不良现状。
分组评课——深“可”测
工作室自从今年元月份开创“用观测表说话”、“让子课题评课”活动范式以来,学教研质量可谓是“自动扶梯式”上升。针对两课例,《教学内容的本体性挖掘研究》课题组代表杨丽铭、王燕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文字、文章和文化”,即“语知、语用和语情”,当理解课文内容不是难点时,提升学生的能力就成为教学内容的挖掘点。《教学活动展开的逻辑性研究》课题组代表顾金莲代表认为教学活动展开的逻辑美要给学生的学习规律相匹配、要给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要给学生的学习趣味相匹配;《学习任务的开放性研究》课题组代表沈花认为课时不同,开放形式不同,年段不同,开放程度不同;《学习活动中生生互动的推进性研究》课题组汤寒阳、徐洁认为生生互动不能自然产生,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低年级有意识地训练简单的互动之后,高年级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互动;《语用视野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推进性研究》课题组代表李厚光则用“形式”两字提出“检查生字词是否还有更好地出示形式”,对第二课例中的个人言语形式和文本言语形式提出“多问答、少填空”的建议;《教学目标的发展性研究》课题组代表鲍书洁直接呼吁授课者上课前要把设计预先放在工作室群共享,以更好地从行课中会看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领衔总结——值意会
工作室领衔人姜明红校长从工作室的组建到运行,再到推进,从研究课到研究课题,再到研究团队,丈量着每一次活动、每一节课、每一位成员的生长,不无感动地肯定“生长性”课堂大课题下七个子课题的价值性,子课题在“且研究且调整”中,已进入纵深环节。提出子课题研究除了要有理论依据、数据分析、案例呈现,还要提炼观点、严密论证。好课是有诸多显性,环节的启动要“好玩”,语言的交际要“互推”,资源的利用要“及时”,过程的开展要“开放”。姜校长说,设计是一种能力,运课是另外一种能力,如何把好的设计上进好的课堂,“理性思考源于课堂实践,要超越课堂实践,最终还得归宿、服务于课堂实践”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研究课已成家常便饭,任何人也都能评头论足。如何“说得好、唱得好、还得上得好?”,姜校长一句“你们的理性思考超越了课堂实践”意会起来,也许不仅仅是一种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