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局小的数学教师们一如即往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各备课组结合各年龄段学生、各年级教材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探索研究。课前课后,看到的是老师们热烈交谈的场面;课上,看到的是老师们积极投入的听课与上课状态。每个备课组都呈现出了浓浓的研究氛围。
异曲同工,序列研究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第一个月的课堂教学研究日活动中,许多备课组都选择了“空间与图形”中的节点课型,直面问题开展了序列化的研究。
一年级的刘佳老师执教了《认识平面图形》,上学期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刘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让学生在摸一摸、移一移、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围一围、找一找等动手操作实践中深刻感知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其乐无穷。
四年级来自虹景小学交流的朱美华老师,抱着学习的态度,体验了新基础的典型课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在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对这节课的结构进行梳理。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上位概念入手,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形成整体的框架,同时感悟三角形和四边形按边分类的类型。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切实领会着重心下移、层层递进、聚类与分类等新型基本功,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年级备课组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进行 “小学空间和图形” 的研究。依据图形认识的一般规律,从“图形的认识”到“图形的策略和计算”,逐一剖析,加深理解。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促使每一位备课组成员深入理解图形的认识,为每位学生的图形学习提供更详实的帮助。六年级组的章子君老师首先在组内执教研究课《圆柱的表面积》。她先从表面积的概念出发,通过演示、操作、理解,让学生们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从而知道了圆柱体表面积的内涵。之后,提出一个大问题:如何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放手让学生探索,让学生经历表面积的形成过程,最后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表达方式。
直面问题,完善研究
二年级组桂烨老师执教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经过这次学习和研讨,备课组成员一致认同了进行数概念的重组课,让学生整体进入多角度沟通“百以内数”的认知结构,提升其对数认识的归类、拓展和延深,为日后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同时备课组还对如何进行大问题的设计和块状呈现、有效互动等教学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年级组的陈婧诚老师执教了《年、月、日》。本节课中,陈老师在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些点状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同一年份的年历表观察得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最后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在不断经历发现、探索、验证的过程中,经历特殊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了结构化的思维。
五年级组王莉和童菽千两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分别初建和重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课堂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并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重建时对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集合图进行了专项填写的指导,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的数学老师以“开放”的心态开放课堂、开放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展示“真实”的课堂,关注孩子“真实”的体验,追求“真实”的自我成长。我们相信,只有在“真实”的研究中,才能推动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发展,提升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最终才能让每一位局小学生获得“真实”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