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教育集团“新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生态式推进校际联动研究活动 ——开拓视角 改变观念 清晰认识
发布时间:2013-12-1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3129下午,来自上海和常州市生态式推进共同体的100多位研究教师,共聚局小二号楼四楼多媒体教室,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活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姜明红副校长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究活动围绕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和“概率”开展研讨,由北郊小学的钱峰杰老师和局小张楼军老师分别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局小顾雄老师执教了《可能性》。钱老师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方程组是怎样产生的,还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用方程顺向思维的便捷,体验了代数思想,体现出了层层递进的过程。张老师的教学让学生体悟到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用方程解决的方便,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代数思想,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理解深刻。顾老师的课堂层层递进,通过几次分类,理清了关系,在比较中提炼了概念和方法,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并对“概率”有了清晰的认识。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主动反思,阐述全新的教学思路带给自己的冲击。几位共同体的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纷纷表达对课堂的新认识和新理解。周志华校长助理指出:通过这样的研究,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促进了大家的研究学习,清晰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最后吴亚萍教授对本次教学研讨进行了点评与引领。她首先肯定了三位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三节课都上得活泼有生气,不仅让六年级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更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下了基础。六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段,如何合理把握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带着这样的认识,吴老师就这三节课进行了重建:前两节课,要让学生体验用代数思想来解决问题,第一节课重在沟通方程组与方程的联系,在聚类分析中找到相同点;第二节课重在与第一节课勾连,在比较中层层递进,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第三节课,是概念认识课,要注重语言的规范,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

“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一次次冲击着大家的大脑,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拓宽了视野,改变了习以为常的观念,对很多困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数学专业素养。为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老师们会更加努力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