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下午,尽管雾霾还在持续,但是局小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师依然相聚在中山校区,一起研讨青年老师冯华执教的《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探究低年段文本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
朗读指导 语言训练
整个课堂教学中,冯华老师始终围绕“读”切实展开训练,力求读对、读顺、读好。她采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引领小朋友们反复朗读信的内容。在趣味盎然的反复朗读中,小朋友们既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美,也感受到了秋姑娘对好朋友们的细心关怀和体贴之情。在这种美美的诵读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吸收爱心营养,净化心灵。为了更好地指导朗读,冯老师还抓住了重点字词,如“裹”和“充足”,让孩子在做动作和说话练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心,学会关心。
说课交流 自我总结
课后,冯老师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以说课的形式阐述了她的教学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冯老师很快乐,因为多次的磨课过程使自己收获颇多。冯老师也很遗憾,因为紧张,所以预设的拓展回信环节未能在课堂中展示。这个环节可谓进行文本性阅读训练的良机,如果能够放入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妙语连珠 受益匪浅
最后,王英、吴梦涛、吴蕾、卢赟四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冯老师的课给予了详细的点评。她们肯定了冯老师扎实的拼音和识字教学、多样有效的指导朗读,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王英老师指出低年段教学还要围绕课后练习,设计背诵课文的环节。既然是科普童话故事,还可以在课堂上体现更多有关过冬的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吴梦涛老师明确了指导朗读的步骤,先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再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吴蕾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将字融入词中,或者融入句中,提升识字教学的层次。另外,在课件制作中,要让孩子能够更多地关注文本内容,而非闪动的画面。卢老师的简短总结,也明确了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可谓受益匪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一位教育专家也对教学工作精辟地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有瞬间的精彩。可见,用心“磨课”是必须和重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