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活动:小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3-04-1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410上午,二号楼二楼科学教室,明媚的春光送来满室的暖阳。局小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倾听了邵佳丽老师主持的小课题《低段学生看图写话方式指导》的结题课《看懂图意写具体》。小小的教室里,凝聚起浓浓的教研氛围。

结题现场——问题的突破,策略的转化,成果的肯定

课堂中,邵佳丽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语段的对比明确将图意写具体的方法,并在实际操练中,结合师生互相评析和修改帮助学生将图意写具体、写生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在随后的结题报告中,邵老师回溯了前期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体现了研究的序列性,最终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向大家汇报了日常研究的成果。在教学及汇报中体现了问题的突破与策略的转化。

金东旭主任充分肯定了三年级组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路径的规划,研究序列的探索都彰显了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同时,他也对该课题研究提出了新的希望,希望研究可以更深入,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方法并不等同于知识,还可以教给学生运用方法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元认知”。

结题反思——一个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形成了一种团结协作、自主研究的备课组文化。围绕着本课题自主研究的展开,中期汇报课,结题课,老师们主动参与听课、评课、反思、重建的过程,增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备课组自主研究文化的形成,也促进了研究能力的提升。一位老师的研究,促进了全组老师的共同思考,将研究引入自己的课堂,集聚大家的思考在研究课中呈现,将成果再运用于实践,呈现了研究——集聚——辐射的过程,自主研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主研究的备课组文化悄然形成。

2.促进了小课题研究承担者的实践智慧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小课题研究是草根化的研究,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有别于纯理论研究的“行动研究”。从中期到结题,课题承担者邵佳丽老师的思维品质转变了,使得课题研究不仅有延续,更有突破。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也锤炼了邵老师自身的新型教学基本功,研究成果的提炼更使她的理论水平获得了切实提升。

3.夯实了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该课题是低段学生写话教学的延续,也是中段习作教学的开端,契合中年段学生认识水平,注重培养了习作中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中期汇报课中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还是在结题课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图意表达更具体,这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夯实了基础。

一个小课题结束了,但我们的研究还会继续。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寻找该课题在不同年段的突破点是我们下一步的方向,研究不断,成长不断!

                                          (摄影:甘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