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3月6日上午,在这样温暖的日子里,局小教育集团的语文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大家交流了本学期各年级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并针对《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研究。
交流备课组计划,研究氛围浓浓
开学后经过各年级备课组老师们的研究,均制定了本学期语文备课组计划。三年级的邵佳丽老师围绕中年级的过度关制定了本学期的学科基础达标为写好钢笔正楷字,另外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将从加强指导、夯实基础、拓展语文朗读活动等几方面切实有效地提升三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将继续关注三年级学生看图写作能力的提升。二年级备课组决定本学期会围绕学古诗、背古诗、写古诗、积累古诗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活动。而一年级组则是围绕识字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制作识字卡片、识字转盘、识字小报和进行拼字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四年级备课组的研究专题是观察作文,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有内容有重点地观察,并能积累语言,将所见所感写具体、写生动。五年级备课组则是围绕读书活动开展,她们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设计并利用班级读书角、说历史故事、积累经典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
交流结束后,王瑞芳老师肯定了个备课组的研究成果,还提出了“活动是否太密?”“如何挖掘有效性、高效性,让学生收获更多?”的问题留给教师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理论学习研究,碰撞思维火花
通过一周的自主学习后,各个备课组的老师们针对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又再次进行了交流讨论。四年级组的臧静、六年级组的黄妍老师以及三年级的陈凯老师阐述了自己在这次学习后对“本体性”教学的认识,并提出了思考过后的困惑。 “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肖燕老师用一句经典的话引出了一年级语文老师的研究结果:“本体性”和“非本体性”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不是如何区分,而是如何融合的问题。刘花老师则是从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已经在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改变上具体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得更扎实,让课堂更有语文味。
最后,金东旭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建议各位老师在下周的活动中能带着三个“一”参与听课:一个目标的拟定,一个活动片段的设计,一个活动的记录。
春天,万象更新,希望萌动,语文教研组的这次集体教研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个备课组带来的新变化,新观点。我们将在思维的碰撞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