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室外寒意袭人,室内暖意洋洋。“新基础教育”开放活动正在局小二号楼一楼多媒体教室如火如荼地开展。华师大吴亚萍教授莅临指导,局小李伟平校长和周志华主任全程参与,常州市所有“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的骨干教师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局小六年级备课组的蒋敏杰老师和沈虹老师分别执教了《图形的分割》和《和与积的奇偶性》。在蒋老师的课上,他从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入手,通过解决一般性的图形分割,获得了一般性的规律,再用一般性的规律解决特殊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蒋老师紧抓图形特征,层层推进,师生交流不断深入,核心展开逻辑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不断挑战自我,思维不断深入,也让与会教师感觉到了浓厚的数学逻辑感和严密感。沈老师的课则结构严密,先探讨和的奇偶性,再到积的奇偶性;在和的奇偶性探究时,从2个加数、3个加数到4个加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新的矛盾冲突和体验,并力求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沈老师紧抓“举例验证”过程,提倡多样化的验证方法,并注重推理,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理性美,渗透了早期的代数思想。总之,两节课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新的刺激,感受数学的思维强度,更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数学课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可以这么说,这两节课体现了浓郁的数学味,绽放出了数学课的思维魅力。
吴亚萍教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首先,她认为这两节课有基于教材的理性分析和重建背景,并提出了“在数学课上学生到底要学什么”和“应该引导学生用怎样的路径去学”两个问题,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深刻思考。其次,吴老师强调这两节课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能基于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关注内容,研究教学,能基于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路径,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沟联起来,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最后吴老师对整个“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相信在“新基础教育”专家的引导下,在局小这样的“生命实践合作校”的带领下,“新基础教育”生态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