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局前街小学综合组“新基础教育”研究精品课开放活动举行,常州地区“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学校、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近四十位教师和“新基础教育”专家参加观摩和研讨。
单琰老师的《杨柳青》一课生动展示了“唱歌教学”的课型研究成果。教师开放式导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曲;学唱环节重心下移,让学生在尝试唱谱唱词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解决难点:通过“比一比”、“找一找”、“唱一唱”让学生掌握扬州方言的发音特点,生动表现歌曲的地方特色,唱好歌曲,表现情趣。好的音乐课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本课围绕歌曲方言、衬词的学习,渗透浓郁的民歌地方特色,将文化传承的音乐学科育人价值表现到了极致。
美术教研组积极进行提炼主题重组教学单元的研究,沟通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分析与架构,为学生提供了主题单元序列化教学。杨茵雯老师执教《表情丰富的脸》一课,从课前的艺术欣赏开始,为新课的导入和教学积累经验。导入新课后,教师用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并用简笔画记录“喜”的表情,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观察表情发现五官、脸部肌肉和脸型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总结出不同表情的变化规律,再用范画指导学生观察步骤、线条变化、适当夸张等。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着童趣和创造力,生生间的作品评价,充盈着美术元素,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精品课后,耿群志主任作了《在研究中变革,在借鉴中创新——局小综合学科“新基础教育”研究之路》的专题交流。重点回顾介绍了局小综合学科在主动借鉴“新基础教育”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自主推进研究的实践之路。
随后,执教教师进行说课和自我重建,听课教师进行了互动评课。两位执教者开放的心态,即时的反思重建能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大家一致认为:两节“精品课”是具有研讨价值的好课:音乐课教师与学生融在一起,产生共振,关注细节的处理和方法的指导,课堂显得整体有机;美术课学习活动亮点多,设计有新意,很好地体现了单元意识、年段意识、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
最后,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新基础教育”专家伍红林老师认为局前街小学综合学科的推进经验给予大家很大的启发,对“新基础教育”的思考和行动策略、对于学科独特的定位和育人价值的挖掘、第一责任人思考和架构、引领团队自主地开展研究、课型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积累等都走在了“新基础教育”综合学科研究的前列;两节“精品课”在设计的整体架构的意识、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推进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共振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