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长假后的第一个周五,六年级丁玉平老师和三年级的许颖斐老师分别进行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和“”的结题课堂汇报。
让阅读润泽生命
继“走进《三国》”,“我读《水浒》”、“我读《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到品读,循序渐进地形成了一些普适的课外阅读方法结构。在此基础上,基于六年级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丁老师推荐学生阅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在前期的阅读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在泛读、精读、品读的不同阶段制作了极富个人化、成长感的读书卡。在这堂“我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结题汇报课上,从学生精彩的交流中体现出了该课型的研究成果:通过泛读理清能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在精读中能采用“三联系、两比较”全面深刻感受人物形象;依托品读涵咏语言特色,体悟思想感情。本节课最后的“小贴士”更指明了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
从中国古典名著到外国名著,该课题经历了两年扎实而有效的研究,课题组形成了明晰的研究思路,学生拓宽了阅读视野,形成了方法结构,提升了阅读品位,润泽了学生的语文生命。
用活动点燃文思
许颖斐老师汇报的《吹气球》是一节活动作文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位选手在吹气球比赛中的神情、动作、语言以及气球的变化、拉拉队员的表现等,展现一场有趣的吹气球比赛。除了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还希望教给学生用上比喻、有的…有的…句式等学习生动有序地表达。
课堂上学生对吹气球的比赛很感兴趣,许老师让学生在自己先吹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再推荐选手,观察选手的表现。气球的变化令大家印象深刻,像苹果、像气球、像大太阳,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想象,把气球从开始到后来的变化都讲清楚了。
在对作文起步阶段的课题研究中,许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把游戏引进作文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玩中学会细致观察、学会具体描述,在活动中“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真正体现了该课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