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锲而不舍的执着,收获满园春色。2011年5月19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成功举行“新基础教育”研究精品课开放活动,五门不同的学科,十节精美的课堂,集聚智慧的研讨,深深吸引了来自上海、淮阴、新疆、苏州、四川和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近四百位老师,叶澜教授携“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基教处张林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新基础教育”研究由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发起并主持,研究的是因中国社会巨大变革而引发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重建的问题。其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传统的名校,为了清晰认识并更新学校的传统内涵,努力把学校优势转化为变革的积极力量,努力把握“变革时期变革发展” 的局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学校的存在价值,2004年,学校选择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七年来,局小人投身这项事业,从学科改革到班级建设,从教师发展到学校整体转型的变革研究,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走出了一条自觉变革之路。
本次精品课开放活动,是七年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积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转化成了一节节真实的、新型的课堂。
语文组从不同的角度执教了两节颇具开创性意义的精品课。四年级的金东旭老师引导学生三度关注“批注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文本,睿智地引导互动,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敏锐着语言的感觉、提升着批注能力,实践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专项基础学力的提升。五年级的丁玉平老师继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继续丰富着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内涵,从品读的角度再度走进《西游记》,引领学生构建新的阅读方法结构,“重拾被忽略的精彩”。
数学组袁平平老师带领一年级小朋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观察《认识人民币》的不同角度和一般方法;吴小薇老师采用“整体进入”的原则,让学生 “聚焦算理、发现规律”“运用结构、群体互动”,使二年级原本乏味的《整十数乘一位数》,充满了探究的乐趣。两节低年级的数学课,以整体结构化的设计理念,聚焦数学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组杨丽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语言文化课《Join clubs》,浓缩三种文本,渗透西方文化;朱海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复习课《Changes》,从人的转变到学校的转变到万事万物的转变,将语法融入话题,多层面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梳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
班队组将文化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渗透到班级生活中,二(3)中队的王奕老师以一堂《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教育课型智慧地创生新的当代孝亲文化;五(6)中队的冯静燕老师在《阳光下,彩虹在成长》一课中智慧地创生新的当代男生文化。在课堂,温暖的阳光将生命唤醒,文化的力量将生命点亮,班主任的研究视野、研究品质出现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综合组张洁老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自主开发的新型器材“奥运火炬”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生动展示了二年级《持轻物侧向投掷》;耿群志老师紧紧围绕“自主假设、实验探究、应用拓展”三个开放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实验,在有向开放、多层互动中,认识《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各学科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精神浸润下独特的精神气质,正如“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所评价的:
在扎根阶段的研究中,局小作为基地学校能在自主的层面上积极推进,在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有创造性的探究。做“新基础”就需要有这种冲破、突破、发展的追求,这种为学生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真诚投入。
——叶澜
两节课较好地展现了局小研究的个性和特色。执教老师能基于学生的学力,针对专项方法,找到了很好的载体,把怎么不动笔墨不读书落到实处。学生品读有滋有味,尤其故事卡、人物卡、歇后语卡,较好地体现了情趣和理趣的结合。
——李政涛点评语文
课堂充分体现了结构关联,关注了教材自身的内在联系;开放互动,每一次放都很有针对性,注重整体提升,在互动中去引领学生发展;有机融通,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育人价值。
——吴亚萍点评数学
两节课目标明确,选材独特,大胆创新,设计精巧,情景交融,开放互动,结构清晰,有拓展有提升,既扎实又有效。虽然不能说是完美的,但至少能达到95分以上。
——卜玉华点评英语
两堂课美在含蓄:含蓄中突出美感,含蓄与文化糅合。孝道和孩子的成长如何处理关系,是当代文化的再创造。教师用拟人化的童话让孩子感受,与学科整合自然,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真实的成长。
——李晓文点评班队
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可以提供给其他学校以借鉴。局小科学组建构新型课堂规则,制定年段的质量标准,进行有向开放和学生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师生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课的过程放收有度,给我强烈的发展感。
——伍红林点评科学
看得出学生很喜欢体育,从教育研究上出质量、品质,体现老师的专业水平,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状态,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内涵和质量。
——李家成点评体育
本次活动是研究成果的积聚辐射,更是自我提升的平台。“放眼静心 虚怀求进 倾情生命 明理践行”,在学校文化内涵的滋养下,我们将努力唤起师生发展的自觉性,让“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理念真正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使每个局小人在局小这个洋溢着蓬勃生命气息的大家园中,滋养教育情怀,培育生命自觉,播撒生命的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