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流没有阻挡“李伟平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研究热情。11月16日,工作室一行十六人在领衔人的带领下,走进博爱小学,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教育李伟平、巫惠群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陆志平处长与资深教研员张七中老师受邀全程参加了活动。
精彩课堂展示
这是两个名师工作室的首次联合研讨活动。活动伊始,两位工作室成员代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李伟平名师工作室”成员华抒艳老师执教的是《识字5》一课。华老师基于工作室前期“课型”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了“低年级词串识字课型”研究。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紧紧扣住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文本、生活中感知冬天,认识事物,识记词语,大胆表达。在生生互动中不断推进教学过程地深入开展。学生学得充实又有情趣。“巫惠群名师工作”成员韩莉亚老师执教的是《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韩老师基于他们的研究立足点“教师课堂语言的发展”展示了一堂灵动、丰满的阅读课。课堂上,韩老师关注学生语言的习得与发展,扣住文本中四个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感悟,并通过一系列课外资源的呈现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提升对李时珍的认识。
两位青年教师精准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智慧的课堂应答、灵动的师生互动,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智慧研讨互动
随后,大家围坐一起,围绕两个名师工作室近阶段的研究动向、关注焦点及课堂解读评析进行热烈研讨。“李伟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结合华抒艳老师执教的识字课,交流了“识字课型”的研究思路,她从“课型的育人价值”“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及“教学注意点”等方面对 “识字课型”的理论研究进行整体架构。“巫惠群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也依托课例,分享了他们在“教师语言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列举从“文本语言”“导语设计”及“课外引入”等途径进行实践,同时又结合华老师的课例,谈了学生语言发展的训练点把握要适切。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的融通开阔了彼此的视野,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专家引领提升
最后,陆志平处长就上午的研究活动谈了自己的感受。他充分肯定了两个工作室在领衔人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探索,并分别就两堂课的教学进行提升与引领。他说,词串识字的核心价值是识字,如果能将识字要求得以很好的落实,那就是一堂成功的好课;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站位要准,能从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年级的培养目标来全面看待一篇课文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他勉励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目标,设计教学体现整体感。工作室领衔人李伟平校长与巫惠群校长共同期望工作室的每个成员,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能立足文本,抓住核心,体现学科的语文性。
这次极富研究意义的联合研讨活动,让青年老师浸润在学习、实践、研究、提升的浓浓氛围中,大家收获颇丰。这种充满生命感、成长感的工作室研究文化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位青年教师。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相信这次的智慧碰撞,定会激起思维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