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是由羊旦老师执教的《探寻恐龙——<恐龙>拓展阅读课》。在这堂课上,羊老师根据学生需要,在学完《恐龙》这篇课文的基础上,依托我们常州特有的资源——中华恐龙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探寻恐龙的平台。羊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课文、介绍恐龙,看图读文、猜恐龙名字,走进恐龙馆读介绍板,学生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饶有兴趣地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的种类、外形、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灭绝原因,更感受到从介绍板中获取信息,也是阅读的一种途径。阅读的材料不只在书里,还在生活中——生活中的阅读,无处不在。以后去风景名胜或博物馆除了欣赏、参观,还要阅读介绍板。羊老师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学会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陈迎春老师执教的《走近大师——季羡林》。作为课外阅读,陈老师的课容量大,材料精心选择,很好地处理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从“一脸茫然”到“一脸收获”,对季羡林的为人、作品、文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两节课后,工作室成员就课型的目标定位、育人价值、展开逻辑、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研讨。林纪华老师认为阅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阅读的方式也是多样性的,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充满兴趣、静下心来阅读。李伟平校长认为两堂课都很有研究价值,也都有各自的亮点。同时李校长还指出语文课要体现语文特性,就要剖析画面,挖掘文字,品味语言,并通过这些手段来感悟和理解作品所阐述的内容及思想。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悉心品味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