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了明媚的阳光,初春的寒冷并没有影响老师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 4月15日,来自常州大市的140多位老师相聚在局前街小学,围绕“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研究”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一次同题异构的联校教研活动。
活动首先由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徐诚老师和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朱琴 老师分别执教了四年级的“预测”一课。徐诚老师的课从“预测明天的天气”入手引入预测的话题,提出“怎样使预测更准确、更科学”的问题引发思考,激起探究的兴趣;而后通过三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小活动,引导学生从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其中的规律、掌握科学原理三个维度建构了科学预测的方法;最后“预测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的活动,既是对预测方法的综合利用,更是对预测意义的具体化认识,提升了教学的价值。朱琴老师的课从一个小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预测;而后紧紧围绕一个大活动——“预测小车从高 20厘米 的斜坡上滑下来,可能滑行的距离”,让学生经历了预测à实验验证à实验结果与预测数据的对比反思的过程,从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两个方面认识了科学预测的方法。
接着,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并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金坛华城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文忠、溧阳教研室教研员纪音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李校长肯定了 徐诚 老师的教学过程流畅;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在活动中学科学;而且非常重视方法的研究。纪老师对朱琴老师创设探究的情境和自由的心境;给学生主动探究的舞台,提供学生探究的材料,宽松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全面预测的视角和一个不断完善的体验等方面进行了肯定。
最后,兼职教研员耿群志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认为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体现“科学化,活动化,生活化,结构化”,并对同题异构的“同”与“异”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两节课都非常好地体现了“用教材”的理念和共同的学生立场;两节课目标达成相同,都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科学预测的方法,在活动中学会预测,认识到预测的意义。但两节课的表现方式又不尽相同,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同,设计的活动也不同,徐诚老师的课是做好每一个小活动,每个活动的背后蕴含着科学预测的方法,然后连点成线综合应用; 朱琴老师的课则是做足一个大活动,可谓同中存异,殊途同归,让探究活动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更高效。
教研活动是个载体,汇聚了思考,展示着智慧;教研活动更是提升,促进了研究,提高着品位。感谢市教研室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也期待着,下一次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