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下午,“新基础教育”研究联系学校期末总结暨规划论证会在局小一号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叶澜教授、华师大“新基础教育” 研究中心吴亚萍老师、李政涛老师、李家成老师、徐冬青老师、卜玉华老师及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基地学校、联系学校、面上学校的校长和部分中层干部全程参加了会议。会议持续了一天半的时间,由常州市基教处鲁兴树处长主持。
2007年起,钟楼区五星小学、西新桥小学、觅渡桥小学、广化小学、花园小学、新北区新桥小学、薛家小学、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戚墅堰东方小学、天宁区中山路小学,选择了在“新基础教育” 研究中实现学校整体转型的发展之路,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常州地区联系学校。各联系学校在华师大课题组的指导下,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实践探索,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各校制定了第二轮的三年发展规划。
本次会议首先由各联系学校的校长重点围绕“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新规划的形成过程”“新三年重点做什么”三个方面介绍学校工作,针对每一位校长的发言以及每一个学校规划的具体内容,叶老师及“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进行点评,与校长们对话交流。
从各位校长的介绍中,感受到“新基础教育”研究带来了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思考改变了老师们的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在专家组老师整体、多元、辩证的评点中,引领我们不断地思考:规划到底应该怎样做?规划的起点在哪里?新规划的推进点和生长点是什么?如何综合考虑学校的生源、历史、环境、传统等因素,剖析学校的特殊性?如何从进一步理解“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理清思路认识自我到认准发展目标、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化到其中,落实各项指标、形成实践措施?规划的核心价值追求、总目标、分项目标、推进策略、具体措施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融通?……问题不断呈现并得到释疑,总结论证实现的是对各校责任人的一次培育。
在对九所学校的规划进行了逐个论证以后,叶老师围绕“常州研究的推进情况”“从各校的规划中读到了什么”“变革的价值取向”“后三年的整体把握”等方面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不仅让在座每所学校的老师进一步清晰了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明确了各校的努力目标和方向。
最后鲁兴树处长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是一次务实的会议,会议过程要求参与的每一位领导积极思考,思维不断碰撞,同时由衷地表达了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研究精神带给他的一份感动。最后,鼓励各联系学校要有紧迫感,进一步提升领导的学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的过程价值,推进学校整体的研究性实践变革,积极探索二十一世纪新型学校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