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辛苦,但“心”不苦
发布时间:2009-11-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114 ,我们局小六位班主任带着期待来到上海作为学生参与到一个新的集体中,这个集体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发展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培训班。  

在这个不寻常的四天中,我们度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开班,熟悉的睿智、富有亲和力的李家成老师摇身一变成为我们的班主任。他用目标引领的方式让我们了解了这个新集体的个性化班名,那就是——学生发展种子班,我们就是一个个时刻准备发展的新基础学生发展意义上的小种子。第一天,我们以小队活动的形式,实现了伙伴间的认识与交流,我们和我们的伙伴都扎实地行走在新基础教育实践之路上,拥有着太多的实践经验,也蕴藏着太多的实践困惑。随后的几天,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老师们依次登场。犀利直爽的李晓文老师用现场问答的方式让我们再一次理清了“新基础教育”引领下学生工作开展的基点——儿童立场。朴实敏感的袁文娟老师走上了讲台,思路清晰的报告使我们第一次认识到“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活动策划的三个关键词。活动是“我们的”,要唤醒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活动是“好玩的”,要提升学生的快乐体验;活动是“难忘的”,要彰显育人价值。王小立和陆敏老师的“王陆”组合强强联手,案例加点评,让我们再一次清晰了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融通,班级计划和学校规划结构互动,班级活动和日常管理双向滋养,主题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意外的是,我们还获得了集体中的换岗体验,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在梳理中我们明晰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点——转化。我们的汇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这就是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再认识,是对成事层面的再认识。  

优雅自觉的郭玉琴老师借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班主任成长的动力——自觉。诗意敏锐的陆燕琴老师用看风景的心态让我们享受班主任成长的环境——有机。最后班主任李家成老师用比照的方式带我们畅想了班主任成长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对班主任成长的再认识,是对成人层面的再认识。  

综合这几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班主任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我们作为这项工作的承担者理应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像花儿一样。班主任的工作是有挑战性的,班级生活的内部系统是动态生成的,班级生活与外部生活是开放互动的。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关系的重要关联者,她借助班级这样一个最小的教育单位与学校教育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创造性的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原先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明白了班主任角色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新内涵:1、 班主任是具有鲜明儿童立场的思辨者。这就是专业的敏锐感。2、班主任是充满实践智慧的整合者。这就是专业的创造力。3、班主任是善于学习反思重建的研究者。这就是专业的催化剂。  

新基础教育的力量还在于实践的力量。我们带着激情和幸福走出培训班,将发扬亮剑精神,投入创新的实践中。  

 冯静燕老师说:“我从陆敏老师的小干部培养故事中明白了,今天艰苦的教是为了明天轻松的放。小干部要在活动中实践培养。让我也回家好好做一做。”  

 薛娴老师说:“班级文化不是空泛的,要结合日常生活一起创建。青蛙班呱呱叫,彩虹班马上跟上。”  

 王奕老师说:“又回到一年级了,这次我要做好回溯研究,形成孩子的成长记录。”  

 卢云老师说:“许老师,让我回家就连上三节班队课吧,我会在新基础教育中迅速成长起来的!”  

 陈名老师说:“李晓文老师帮我解放了思想,我将把整合的脚步迈得更大一些。”  

回顾四天的班级生活,难忘敬爱的班主任和老师们,难忘亲爱的学员伙伴们,我们一起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生命激情在这里催发,喷薄;此时此刻,我们的幸福像花儿一样,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在这里聚焦,拓展;走出班级,回到我们的实践,我们将发扬亮剑精神,将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发展工作进行到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