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我校术科组的全体教师在华师大“新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杨小微教授和孙元涛博士的引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上午,四个学科组分别呈现了四节风格各异的研究课,分别是周旭红老师执教的美术课《巧包装》、章小蕙老师执教的《金孔雀轻轻跳》、潘雪峰老师执教的体育课《跨越式跳高》和钱滢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课《制作表格》。四位教师都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学情,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组,在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开放。既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的课堂追求,又蕴含着浓浓的学科特色。课例的呈现为下午的研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
下午,在各教研组先行研讨的基础上,教师们带着自己的思考与专家组的两位老师就四节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首先,四位上课的老师分别谈了教学设计、课后的反思与教学中困惑。然后,各教研组的老师进行评课,既有对执教者的肯定,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与建议,现场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紧接着孙元涛博士对四节课进行了逐一地点评,既肯定了我们的进步,每节课所呈现出的教师“放”的意识以及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也指出了我们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教学重建的好点子。杨小微教授更是用生动的案例和风趣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专家的距离。他肯定了我校术科组教学研讨的氛围以及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良好开放的心态,并从“术科的自主发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评课”,“如何三放三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 “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的丰富内涵,使我们教师豁然开朗,深受启发。
最后,李校长对一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术科组平时的联合教研活动开展到位,自主学习了新基础的理论,进步很大。在专家的引领下,今后要更好地关注放与收的层次,教师评价语言的内涵以及学生评价中“小老师”的培养和规则意识的养成。
一天紧张而又充实的研讨活动,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带给我们思维的冲击,焕发我们研究的激情,也让我们汲取到丰富的“营养”。相信在“新基础教育”专家组老师的引领和术科组每位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堂将时时闪现精彩和灵动,我们的教师会收获自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