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课堂践行”是综合部开展新基础研究研究的抓手。为了体现这样的工作思路,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加强这项工作:一是确立教研组的研究主题,积极进行紧密结合实践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正常和完善综合科组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制度,为每一位教师打造专业发展的平台。
为了使研究有依托,有抓手,我们确定了综合组“教学专题研讨月”制度,每个教研组在本学期向综合组全体教师开放一次研究活动,将“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和“教师反思”进行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使教师的理论学习有焦点,实践操作有支撑,自主反思有方向,逐步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能力。
按计划本月由美术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活动。10月22日,综合组的全体教师会聚在会议室聆听耿群志主任作“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角色与任务的重建”的专题讲座。耿主任从“重新确认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与任务”“树立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和“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内在逻辑的确定”三个方面介绍了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开放→交互反馈→聚焦生成的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始性资源、基础性资源和互动性资源,捕捉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与方案性资源,使课堂在“收”与“放”的过程中充满成长的气息,体现教师与学生更多的角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最后,本次研讨课的执教者杨茵雯老师简单介绍了研究课的设计意图和学生情况的分析。
10月23日第一节课,综合组的全体教师又会聚在多媒体教室听杨茵雯上研讨课《地球的新生》。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原始性资源”组织交流当前地球正遭受到的折磨,并适时地出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引发为保护环境作广告宣传画的想法。围绕如何利用宣传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利用小组讨论与示范画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宣传画的特点——画面简洁、色彩鲜明、附有文字说明。而后,学生以“地球的新生”为主题针对某一种污染情况的预防与控制绘制一幅宣传画,他们把对保护地球,提醒大众的强烈愿望用五彩画笔描绘表达。在下课前五分钟,教师选择了两幅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交流,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学生对如何创作宣传画有了实践的感悟。
课后,各教研组围绕“资源的挖掘、捕捉与利用”就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组内研讨。10月29日,我们又一次会聚在会议室举行综合组的评课议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杨茵雯进行课后反思,她从课前准备讲到课的各个环节,从目标的达成度与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的体验,更有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清晰把握,使我们感受到一名青年教师真诚开放的心态与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随后,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各教研组的12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虽然大家教学的科目不同,但新基础的理念是相通的。他们从教材分析的纬度、教学目标的确定、学情分析的准确性、课堂上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情况、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与有向开放的方式等方面对本课作了精彩的评价,既有对执教者的肯定,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体现了从学习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跨越。教师们发言踊跃,出现了抢着发言、补充发言与现场互动生成的喜人现象,这或许就是新基础教育带给我们的变化吧!
最后,教科室的姜主任对我们此次研讨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她首先肯定了我们综合组目前的研究状态,并从发展的角度就如何正确分析学情和新基础追求什么样的课堂对我们进行了专业性指导,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对新基础的理念又多了些感悟和理解。
新基础教育追求课堂的互动生成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教师的研究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相信在综合组全体教师的协作研究与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相互激活,相互滋养,将“全、实、深”之路走得更坚实,真正实现叶澜老师所倡导的“新基础研究要魂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