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局小与部分区属学校结成“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
发布时间:2007-10-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930日,天宁区、新北区、戚区部分小学的校长以及中层干部相聚局小,共同参加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各校规划的反馈活动。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副局长、西夏墅中心小学、龙虎塘中心小学、百丈中心小学、罗溪中心小学、延陵小学、怡康小学、戚墅堰实验小学等校的校长和部分中层干部参加当天的规划反馈活动。

在参加了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校长培训班以后,许多学校选择了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实现学校整体转型的发展之路。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局小和天宁区、新北区、戚区的相关学校结成研究共同体。

局小李伟平校长用一周的时间认真阅读了各校的研究规划,并进一步学习了叶澜教授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局小制定“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规划的经历,给大家作了专门的反馈和修订辅导。规划到底应该怎样做?从理清思路认识自我到认准发展目标、落实各项指标、形成实践措施,李伟平校长首先结合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做了诚恳的交流。接下来,李校长又跟大家交流了规划的整体框架、发展的主要领域与任务、规划阶段任务的制定。针对规划制定中要注意的问题,李校长结合各校规划的具体情况,更是做了有针对性的交流。规划的核心价值追求、总目标与分项目标的关系、学校的推进策略……如何处理好学校的传统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分项方案与总方案的关系?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和大家交流的同时,局小人在进一步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交流会上,丁伟明副局长作了专题发言。丁局长从几位校长的困惑谈起,从校长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维度交流了自己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解,以及常州为什么选择“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背景。丁局长认为,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实践基础是继续做好教育研究的基础,我们的过去是一种生活方式,“新基础教育”研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寻求更高质量、更高品位的生活,我们在不断探索,而“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带我们走向更高质量、更高品位生活的一种思想和方法。教育研究是一种手段,为的是寻找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我们引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看看我们能不能改变我们的观念、思想、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确实存在问题。

接下来,丁伟明副局长结合自己最近参观的一些有突破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谈了自己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考以及管理中领导方式的转变问题。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校应该怎么走,我们要不断思考,认准方向。丁伟明副局长提出:我们要用更开放的心态,更理性的思考来做“新基础教育”研究,要有境界、有理念、有思考。

随后,丁伟明副局长还结合最近在常州市8所“新基础教育”研究联系学校的调研情况,针对具体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教师的理念认同和内化问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问题,学校培养教师的机制创新问题以及教研组建设学术特征和学科特征的彰显问题。

最后,丁伟明副局长对与会的各位校长提出了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几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习。二是实事求是,根据本校实际稳步推进。三是不断营造氛围,有显性的,但更要重视隐性的。四是注意相互交流,校际之间加强走动。五是积极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进行自我纠偏。

911日华师大“新基础教育” 研究基地学校开学工作会上,叶澜教授正式宣布局前街小学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叶教授提出:局小和二实小将是“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常州的常驻联系学校,并对局小在常州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局小人将在叶教授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勤勉自励、勇于创新、返朴归真、开诚相见”的校训精神引导下,和兄弟学校一起,积极探索二十一世纪新型学校的转型之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