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型课文如何鉴定,情感型课文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在秋高气爽的9月21日,我校语文教研组迎来了华师大专家组成员吴玉如教授,开始了为期一天的“新基础教育”研讨活动。
上午,由杨丽铭和陆虹伊老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和四上的《桂花雨》。在两堂课的教学中,老师们感受到的是语感、情感和美感的三位一体,享受到的是师情、生情、文情的三情共振。
下午,一场关于情感型课文的研讨活动在三楼会议室展开。文本工作鉴赏组徐颖斐老师谈了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型课文的认识,结合着两名执教老师教后的反思交流,各备课组的先期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以案例剖析的方式探讨对情感型课文的理解和情感型课文的活动设计策略。
吴玉如教授充分肯定了研究情感型课文的价值,她认为对学生而言,情感型课文对丰富学生情感是有意义的;对教师而言,可以利用情感型课文研究中的成果引导教师加强对文本资源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她希望老师们用“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结构,用结构”的意识,把情感型课文上得更有韵味。
李伟平校长还在研讨会上和每一位教师重温了情感型课文的研究历程,并进一步廓清了对于“情感型课文”的认识,并指出:不管是哪类课文,都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特别是情感型课文的教学,更需要蓄势薄发,师生一起走进情境,体悟情感,丰富情愫,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世界的底色。
这次研讨,使老师们对情感型课文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在精神的后花园中,老师们汲取营养;在万花丛中,老师们采撷了一朵名为“情感型课文”的玫瑰,细细品味,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