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学校依托市教育局“学校主动发展工程”,依靠“新基础教育”的变革力量,“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实施。三年的历程,学校在弘扬“轻负担、高质量”传统优势的同时,确立了“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三年的发展之路,是在“生命关怀”理念下走出的一条“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探索之路。为回报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支持,并获取更广泛的智力支援,学校举办了“局前街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2007年6月6日,学校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汇报活动拉开了帷幕。活动推出了四节研讨课,分别由袁平平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确定位置》,林玲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可能性》,王冬梅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均数》,王小霞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四节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本质,明晰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目标追求,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袁平平老师纵向研读教材,依托丰富的现实场景,以 “数的顺序”为主线,清晰呈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思维程序;林玲老师立足学生对可能性的“模糊”认识,唤起并不断丰富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体验,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清晰“一定”“不可能”“可能”的实际意义;王冬梅老师准确定位“平均数”,在比较中突显“平均数”的内涵,并且突破教材,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感性支撑;王小霞老师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基础,在现场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经历与思考中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在辨析中提升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 四节不同类型的课,朴实中见精心,生动地阐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在随后的研讨活动中,周志华老师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三年来局小数学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之路,阐述了局小数学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其次潘小福校长介绍了四节课的前期思考,并对课堂状态进行简要评点。在随后的互动研讨中,李伟平校长首先提出问题“课堂中学生真正的难题是什么?二维空间的建立,是否需要考虑观察者的视角?教师如何关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在李校长的带动下,兄弟学校的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活动中。有的提出问题与上课教师对话交流,有的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有的对某个环节提出修改意见……。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汇报活动真实开放,智慧在互动碰撞中不断提升。
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听了其中的两节课并参加了研讨活动,在随后所作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术报告中,对所听的数学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