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是局小“感激节”。下午,许多老师在二号楼多媒体教室聆听王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感激课——《体验、分享、感激——艺术节里的故事》。学生们以稚嫩的童声讲述着自己在艺术节里的甜蜜与收获,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一点点成功凝聚着同学、老师、家长等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感激之情油然而升,感激的话语不绝于耳,感激的行为也牵动着在座的我……
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始终被王老师和学生们的真情感动着。由于我亲历了这堂课的产生,因此我总也忘不了那几个镜头。
镜头一:那是一个周末。晚上七点钟,我们一行五人相约在一个茶室讨论感激课的内容。“这样的课一定要真实,应该是学生真情的流露。”“我们不要矫揉造作式的豪言壮语,要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告白。”“要让学生学会感激,首先得让他们关注身边的事,有了体验,才有真情实感。”“看来,这堂课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外,是否可以结合艺术节,组织班里的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路越来越清晰。近十点。大家带着一丝喜悦各自回家了。
镜头二:那是一节班队课。王老师对全班学生说:“艺术节,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活动:设计会徽和吉祥物。”有的说:“我们积极报名参加歌曲擂台赛。”还有地说:“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王老师把班级学生分成了五组,并以“文艺部、宣传部、组织部、文化部、广告部”冠名,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活动中。王老师参加了每一组的活动,及时给与指导,了解活动进展情况。
镜头三:各年级的歌曲擂台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王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楼梯转弯处张贴着什么,引来了许多老师和学生驻足观望。原来是他们班的宣传部为两位参赛选手制作的海报,还别说,照片,文字说明,广告词,还真像那么回事;两位选手在台上认真地演唱,更多的拉拉队员高举照片,和着节奏给队员鼓劲,那场面多像一群超级“粉丝”;三(3)班走廊前的瓷砖墙面上,贴着由组织部评选出来的获奖会徽和吉祥物,极富童趣和想象力,经过的学生和老师无不啧啧称赞。
……
感激课结束以后,我对王英老师说:“这堂课真实,朴实,有真情。”王英老师这样说:“我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去做了,学生真的可以受益许多。虽然前期的工作多一点,累一点,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多朴实的话语呀,真真切切地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实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成长才会走坚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