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小学语文教育李伟平名教师工作室的目标之一就是调查、分析课改背景下常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了进行对比研究,5月26日,工作室一行到苏州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学习、交流,了解苏州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
上午,我们在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的学校认真听了三堂语文课,四年级的《她是我的朋友》,三年级的《跟踪台风的卫星》,五年级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执教的三位教师展示了个人极好的教师素养,我们更从这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领略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语文课堂有浓浓的语文味,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字到词再到句,逐层递进,课堂教学条理清晰,注重读写结合,一般在教学的最后,教师都会安排一个“写”的环节,或是结合课文内容,或是联系自身感受,或是抓住课文的中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堂中的动静结合,朗朗的书声,静静的思考,沙沙的书写声,每每给人实在的感觉,学生的学习有广度有深度。
下午,所有工作室成员和执教的教师坐在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评课活动。大家仍然围绕了这一阶段工作室研究的主题——教学目标这个话题来对这三堂课进行评析。评课的过程中大家直言不讳,上得好的地方毫无掩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感觉上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也直截了当地提了出来,并能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供教者参考。尽管是不同城市的不同学校,但在坐的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差别,大家对此也感到十分高兴。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收益颇多。最后,李伟平校长作了总结,常州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上颇具特色,而苏州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工具性,两市的语文教学相互学习和借鉴,就能更好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尽管每月的活动方式看似相同,但其实实质是不同的,大家获得的是螺旋式的提高。这次市与市的交流,也让我们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能越做越好。
5月27日,工作室所有成员利用双休日顺道参观了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乌镇。沿着斑痕累累的石板小路,沿街自东向西而行,处处可感受到乌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巨匠茅盾故居,瞻仰革命先驱丰功伟绩;在江南木雕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可领略传统的文化内涵;在宏源泰染坊,能一睹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时期的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蓝印花布;窄窄的小巷,隐隐飘来酽酽的酒香,那是乌镇有名的“三白酒”正在酿制;在这里还可欣赏具有古朴民风的拳船表演,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戏,古镇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在此尽显无疑。古镇藏匿着的万般风情,宛如一本讲述百年生活形态的古书,让人百看不厌。漫步于乌镇,大家真正体会到这里的特色就在于它纯朴的文化,乌镇的文化就是乌镇的根,它们是这个小镇上的活文化。工作室成员真切感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作为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来说,这何尝不是生动的一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