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分享智慧,共探“综合实践之路”
发布时间:2006-05-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分享智慧,共探“综合实践之路”

516日下午,在局小的会议室内举行了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讨会。36年级的18位班主任作为各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参加了本次研讨,大家就“本学期自己班级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的新想法好做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而有效地交流,不时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三年级的老师首先进行了交流。王小霞老师说道:“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此课程,我认为以子母式课题为宜,教师要分步有重点地参与并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适当地引导孩子们注意优势互补、合理搭配组成研究小组,确定正负组长,共同讨论组长职责,确定组内公约,并建立组内通讯录,拍组员合影。然后讨论班级大课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为:了解常州的名胜古迹,接着组织学生思考:哪些方面可以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计划表,确定每周做什么?怎么做?学生自己搞计划,自己组织活动,寻求家长的支持,做得不亦乐乎。教师定期组织交流,用“笑脸”作评价,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做得相当好,真是出乎我得意料。”甘蓓老师的班级是我校建立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蔬菜研究基地,学生定期赴常州市蔬菜研究所进行蔬菜种植方面的研究,并聘请了研究所的覃阿姨作活动辅导员,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得益彰,学生的收获很丰富。甘老师还介绍了她们班为此建立的专题博客——大拇指一亩三分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平台。

四年级由杨丽铭和王婉璆老师交流了她们的实施情况。杨老师比较关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策略。她认为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实践,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可以把研究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通过阶段性总结和对活动的评价帮助孩子拓展思路和明确研究方向;在情感态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刨根问底的精神,通过采取改变分组,制定评价制度,把每位同学的参与情况作为小组汇报的一部分等措施,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王老师重点谈了本学期她在评价方面进行的一些尝试,她把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包括选择问题(要有指向性)、制定方案(要可操作和合理)、实施方案(是否运用了科学方法,关注学生活动情况,以自评和互评为主)、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的体验);二是学期综合评价,采用描述性评价,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本学期主要由教师来评价,下学期将逐渐转变为学生互评。

与三四年级“从小处着眼”的策略相比,五年级的老师可谓“从大处入手”。他们在选题和方法的指导上比较放手,只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予适当指导,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陆琦老师发现学生不是人人都乐于合作、会合作的,因此她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作为重点,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在小组组建初期,引导学生改变以往长期合作或能力强的同学组合成组的习惯,平衡分配各组的能力水平,指导能力较差的同学如何主动参与,教给一些合作策略,召集能力强的同学开会,要他们学会沟通,宽容待人,把让每个成员享受研究的快乐作为重要目标;二是活动期间的“入”,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注意指导同学之间的配合和互补,营造平等的氛围,对于组长,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来约束他们,并把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一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参与讨论,分担责任,将合作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等。丁晓明老师则重点介绍了他在班级课程实施和管理方面的一些举措.。一是将档案袋作为抓手,开学初和学生一起讨论档案袋的目录、内容和建立的方法,活动期间定期组织交流展示和评价;二是在班委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委员,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全面了解各研究组的活动情况和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效果很好。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多年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比较潇洒,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引导他们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学校,关注社会。薛娴老师介绍道:他们班的学生自主确立了“局小校友小故事”,“节约用水”“毕业前我为母校服务”等主题,自己收集资料,策划“局小历史展示”的宣传画,征集局小摄影作品,开展为局小增添绿色的活动,张贴文明公约标语等,学生的活动都是自主安排,有方案有总结,进行得有条不紊。吴梦涛老师代表六年级老师交流了她们开展“分享阅读”主题的情况,年级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深化活动的意义,在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位。

整个研讨活动由潘校长主持,每位教师交流之后,他都做了精辟的概括,并抛砖引玉地引发大家的思考。最后李校长对此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提升,他充分肯定了各位教师在实践中的智慧,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提升三个意识:一是课程意识,要重视课程计划的落实;二是目标意识,要处理好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关系,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重在体验,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三是活动意识,要充分理解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教师要有指导,但不能包办代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