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发布时间:2005-06-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认识几分之一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吴小薇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95-96页的例1-例5,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能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情感目标: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矛盾。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分水果的游戏。

1)老师带来了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

2)如果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你能表示“半个”吗?请同学们上黑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学生板演)

2.交流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各种表示形式。把圈出来,并说明:在数学王国有各种各样的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这个数叫做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3.能代表你画的图吗?把不能代表的擦去。

二、操作感知,加深体验。

1.认识

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是谁的呢?

(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2)这个分数怎么写呢?(教师指导写法。)怎么读呢?(教师指导读法,读作:二分之一。)

3)操作: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说一句完整的话。长方形纸你能折出它的吗?(4)回过来看同学们黑板上画的“半个”的表示形式,说一说这里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

出示: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你能上来找一找吗?

你还能找到另外一个吗?你能根据分的过程说一句完整的话?

3.认识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

2)那你能不能想办法得到一个图形的,拿出你准备的纸折一折、找一找,找到了就给这个图形的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

交流:你是怎么得到的,这里的表示什么?(有多种折法,讨论折法。)

3)为什么都是但表示的大小却不一样,为什么呢?

4)出示与上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折好了的,问:这里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

份?每份是其中的多少?

4.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分数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结合例子说明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的名字吗?

    (这里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只有说得有道理都可以认同。)

三、观察分析,比较大小。

1.    谈话: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创造两个你喜欢的分数,并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

要求:先独立完成、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的例子。

2.引导观察比较:通过一组一组数的比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得出: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反而大,分母大的反而小。)

3.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分数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生活运用。

1.完成“练一练”1、2、4。

2.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4、5题。

3.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你能找一找身边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老师先举例引导一下。)

五、板书设计。

  读作:二分之一        (学生当场举的例子)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反而大,分母大的反而小。

 

三分之一   写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