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常州市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这是常州市小学生科学素养调研结束之后的首次教研活动,常州市区的70余名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究课由常州市新区的两位年轻教师执教。首先由常州市新桥中心小学的宗红芬老师上《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整节课以“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个话题为主线,以谈话交流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体,并借助于计算机媒体,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胎儿的产生和发育的过程,体验了妈妈怀孕时的不易和辛苦,深切地感受了妈妈从怀孕到生产这一既痛苦而又快乐的经历。在课的最后,宗老师邀请现场的一位女老师给学生讲述自己生孩子的经历和心情,使本节课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的说:“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好好锻炼身体,长大后要好好报答他们”;有的说:“我要身体好,学习好,更要学会做人,让爸爸妈妈放心”;有的说:“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现在我知道十一年前的这一天是妈妈最痛苦的一天,所以到那一天我准备送一束花给妈妈,谢谢她生下了我”;有的说:“对父母的回报我不准备用金钱,我要用诚意来孝敬爸妈,自觉认真地学习,主动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爱护自己的身体,让爸爸妈妈放心、开心”……
第二节由常州市薛家中心小学的顾海燕老师上《人体指挥中心——大脑》一课,这是“解暗箱”式的课型,教材的设计也以知识为主,顾老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重组和设计,将知识的学习贯穿于系列活动中,将看不见的“大脑”用多媒体课件显现出来。学生通过参与“竞选‘小特工’”系列活动——拣弹珠、找头像、听音乐找动物、填写数字规律、读绕口令,自己发现了大脑的这些主要功能,并知道了大脑是通过分区来管理和指挥人体的所有活动,并思考问题的,知道了左右的脑的分工,最后学生交流了保护大脑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堂教学结束后由常州市教研室的瞿晓峰老师和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耿群志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