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2日下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市教研室在局前街小学举办了2004-2005学年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现场研讨会。应邀到会的有市教研室主任朱志平、市教研室理论组组长龚国胜、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张小亚、兼职教研员甘亦农以及来自我市各个辖市区中小学代表100多人。我市教育局副局长丁伟民先生在现场会进行到第二阶段不久也幸然与会,赶来与所有到会同志一起参与了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讨沙龙,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由市教研室张小亚老师主持,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看局前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吴梦涛老师指导的五年级1班综合实践活动“小小美食家”小组活动交流课;第二阶段,听取局前街小学潘小福副校长所作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喻一珉老师所作的“班级综合实际活动的实施与活动感受”和肖燕老师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与活动感受”汇报;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讨沙龙。
第一阶段,五年级1班综合实践活动“小小美食家”小组的同学在吴梦涛老师指导下,通过现场报告、活动展示向同学和来宾们汇报了由人人天天爱吃的小笼包子引发话题、开展探究、组织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生动地再现了该小组过去几周就“常州小笼包子谁最好吃”问题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活动中首先由研究活动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过口头叙述、图片展示、活动记录展示,介绍了小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汇报了该小组同学围绕小笼包子开展的“常州小笼包子谁最好吃的调查研究”、“常州小笼包子历史资料搜寻”、“如何做小笼包子学习讨论”、“学做小笼包子动手实践”等各项活动。随后,回答各位同学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质疑和自由辩论。在回答了各位同学的疑问后,该小组又选派5个学生代表用稚嫩的口气、流畅的语言,详细叙述了各自进行相关活动的实践片段,讲述了调查常州小笼包子谁最好吃的尴尬情境,和动手学做小笼包子的盲动、难堪、快乐的体验,畅谈了个人活动的心得体会。并通过小组交流、自由辩论等活动与同学们和来宾们交流了对以往活动不同建议。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演说与展示,一次又一次把每一个到会的同学和老师引领到同学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场,让与会老师、专家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局前街小学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务实的办学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第二阶段,局前街小学潘小福副校长从学校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局畅谈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介绍了学校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种形式:以综合性主题实施课程;以综合活动基地为载体实施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为载体实施课程。详细的阐述了学校实施该项课程的三年计划以及本学年每月工作安排,内容翔实而具体,科学而规范,进一步张显了该校校本化建设、科学化推进、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严谨务实的办学作风。喻一珉老师所作的“班级综合实际活动的实施与活动感受”和肖燕老师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与活动感受”汇报,分别从课程实施层面和教师指导层面畅谈了该课程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第三阶段,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领导和专家围坐在一起,就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举行了沙龙式的研讨。一些同志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中,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主要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与班会活动有什么区别”、“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在回答“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工作量考评的问题”时,局前街小学潘校长简单介绍了该校的具体做法和学校老师理解课程实践、支持课程改革的决心和态度;在回答“综合实践活动与班会活动有什么区别”和“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甘亦农老师首先畅谈了对该项课程的理解。他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说白一点,实施这项课程关键在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是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是指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积极的亲身体验,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活动”是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合作、尊重、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接着他又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与班会活动有什么区别。他认为,班会活动是通过主题学习、交流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和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确立一个思想、明白一个道理、了解一个现象;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或参与讨论,获取直接经验和体会,探究问题,学会合作,注重实践、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与品质,这两者不能相齐并论。
同时,他阐述了五年级1班综合实践活动“小小美食家”同学的现场报告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是来分享局前街小学同学在吴梦涛老师指导下由人人天天爱吃的小笼包子引发话题、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经验和快乐。这堂公开课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生动地再现,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上课样板。希望大家不要把这次活动理解成: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这样像搞班会活动一样让学生都坐在教师里整天讨论来讨论去。
在回答“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甘亦农老师又通过讲述他个人在锡山高中进行参与该项课程实践的亲身体会,阐述了教师指导的基本方法。他认为,指导教师在实施该项课程时需要扮演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科学方法引导,要为学生研究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要进行必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他觉得目前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样,显然困难不少。他介绍了锡山高中过去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时,针对实施中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指导水平的问题所进行的改革。介绍了锡山高中对指导教师资源进行“资产重组”,实行优质资源利用最大化,激励全体教师参与该项课程实践的做法:把参与该课程的教师分为三类,指导教师、学术顾问和协管教师。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所在班级学习管理和指导,应当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协管教师负责在具体的活动场合中的学生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可以是班主任或班级里具有较高威信的任课教师;学术顾问负责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专业知识指导,由学生聘请的,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是校外人士或父母。他通过介绍教师专业化分工的做法,同时也在说明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方法。
会议结束前,市教研室朱志平主任、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教育局丁伟民副局长又分别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性阐述。市教研室朱志平主任从两个角度精辟地阐述了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提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真实”和“亲力亲为”。他希望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一定要讲究“真实”,讲真话,做真人,办真事,真交流,真评价;希望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力亲为”,用认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分析本校教育资源、交通环境、文化资源、社会可利用课程资源,分析本校学生的学力基础、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或居住地周围可利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专题研究,切口要小,方法要活,措施要实,杜绝好高骛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他还对甘亦农老师谈到的指导教师的问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他说,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是一种导师型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过硬的业务素质,需要具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至于教师参与该项课程实践可以有两种模式,即“全员参与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全员参与模式”是指借助行政推力用近乎“裹挟”的方式要求某一年级全体教师、学生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全部责任。可以按照新老搭配、学科文理搭配、教科研能力搭配的原则,把所有在高一年级学科任课教师统一分配到各个班级担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专业化分工模式”是指根据教师承担的责任把指导教师、学术顾问和协管教师的做法。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在总结本校工作时,进一步表明了局前街小学坚持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决心。他表示: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事,局前街小学一定会做;只要是局前街小学认准的事,一定会做好;课程建设虽然是一项非常艰辛、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能够使受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学校势将尽最大的努力,坚持行动研究的方法,采用校本化实施的策略,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求学校课程建设能够更优、更好、更便捷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丁伟明副局长在会议结束时,对如何继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建设性建议,并用日本学校教育的实例和我市一所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携带大米酿制白酒,并由买米、酿酒引发思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事例,具体点明了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批评了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追求课堂精致化、把学生约束在教室内只讨论不实践的做法,并希望我们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