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建议
(一)构建目的:
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和班级精神环境两大块。透过班级文化环境,我们可以把握一个班级的本质和特色,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可以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构建原则:
1、个性化:体现每个班级的特色,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少年儿童思维、性格中的长处和特色,鼓励他们积极创造,争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
2、儿童化: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不要求富丽堂皇,布置得非常精美,要以儿童的眼光来进行设计,体现儿童化的特点。
3、情感化:要有意识的创设一些类似于家庭的温馨气氛,避免把教室当作说教、训话的场所。
(三)构建基础:
上一学期期末和这一学期期初,各班已积极发动学生投入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各班已制定了班风、班训、班名、班徽、班歌,有些班级还制定了班级颜色、班级卡通等,为本学期班级文化环境的营建建立了雄厚的基础。
(四)构建时间:
十月份: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十一月份:深入营建班级精神环境;
十二月份:举行迎“元旦”班歌擂台赛;
(五)构建内容:
1、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要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班级物质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布置:
(1)布置教室:
教室前面的正墙上悬挂国旗,后面正墙上可张贴童年主题,侧墙上可设置学习园地,前面的白板上可专做通知栏。
(2)设计墙饰: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还要充分发挥班级四周墙壁的作用,让墙壁说话。
名人画像:如将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和各方
面的杰出人物的画像及他们的生平事迹,挂于教室内,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名言警句:教室墙壁上挂一些名言警句,并请擅长书法的学生书写,同时可请爱好美术的学生配图,也可以轮流挂出每位学生自己的座右铭或喜爱的一句话。
奖状锦旗:奖状、锦旗是一种荣誉,也代表一个班的历史,将它悬挂在教室固定位
置,学生经常注目,会产生强烈的班级荣誉感。
用黑板报展出学生作品。
开辟园地:教室四周可以开辟各种园地,园地的名称与功能由学生经过讨论决定(尽
量要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通过“竞标”的方式将各园地分给学生自己进行设计。
(3)课桌椅排放:
课桌椅的排放可以打破“秧田型”的旧格局,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几何形状,从而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智能。
(4)建好图书角:
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图书拿出来与他人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开展争做图书角的“主持人”,争做图书角的“热心读者”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推荐、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5)建好队角和卫生角(按常规要求)
(6)建好绿化和生态角:
可在教室的窗台等地方放置吊兰、文竹、宝石花等绿色植物,使教室生机盎然。
(7)建好英语角(具体内容请参照英语组布置的要求)
(8)设立班级之窗
教室门外的墙壁上设计班级之窗,可陈列班名、班徽、班风、班级特色等等,成为一个班级的展示窗口。
2、班级精神环境建设:
班级精神环境建设,主要是抓学生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提升学生对班队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可以从内化校训、级训、班训入手,深入营建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
提出要求:针对校训、级训、班训提出要求,并利用集体舆论和班级公约、守则等规范力量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开展活动:可与雏鹰争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使全体学生深切感悟并形成良好心理环境,努力践行。
表彰先进:为了扩大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宣传和示范教育作用,一是在班级中树立有感染力、可信的、活生生的榜样个人;二是在全校,通过先进班级的成果展示,来带动各班的进步。
大队部
2003、10

